31项环境新标即将展开实施 质谱、色谱仪迎发展良机

发布时间:2025/2/20 16:36:00

近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31项针对环境监测的新标准即将在2025年陆续展开实施。这一系列新标准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正迈向更加高精度、标准化的新阶段,更为质谱、色谱等分析仪器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31项环境新标准涵盖了水质、土壤、空气等多个领域,其中多项标准涉及了色谱、质谱等先进的分析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下是详细报道:

即将实施的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标准,广泛覆盖固定污染源废气、水质、噪声等多元领域。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新推系列检测标准,如磷酸雾、硝酸雾借离子色谱法“捕捉”,硫化氢由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甄别”,多种有机物则依托气相色谱相关法“锁定”,一氧化碳与氯化氢自动监测技术亦获规范。


水质监测领域,标准更新亮点频现。水温传感器法、锶的原子吸收测定法成为新锐,17种杂环类农药、18种磺胺类抗生素、17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测定有法可循,全盐量重量法及硝氮、亚硝氮测定方法“旧貌换新颜”,水质铜、镍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亦明确。


自动监测系统层面,环境空气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崭新出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维标准体系更趋完善。特定行业污染控制方面,农药行业废盐利用处置规范、煤层气排放与炼焦化工大气标准更新,回转窑无害化处置消耗臭氧层物质技术规范亦全新登场,共同织密环保标准网。


质谱、色谱仪如何把握发展良机

在新标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新污染物的监测标准。随着环境污染物的日益复杂,传统监测手段已难以满足需求。而此次新标明确要求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先进技术,以应对新污染物的复杂成分分析挑战。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为质谱、色谱等仪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新标的实施,国内多家仪器厂商积极响应,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例如,天津国科医疗推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其高性能、低检测限和定制化服务等特点,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同时,禾信仪器、聚光科技等企业也在环境监测领域推出了多款国产化质谱设备,并参与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除了厂商的努力外,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质谱、色谱等仪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多次将质谱/色谱技术纳入重点发展领域,并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突破医用质谱设备等关键技术。此外,“十四五”科学仪器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也为国产仪器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31项环境新标的逐步实施,质谱、色谱等分析仪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质谱、色谱等仪器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污染物检测对仪器灵敏度、分辨率和数据库完备性要求极高,国产设备在关键部件如离子源、检测器等方面仍需突破“卡脖子”问题。同时,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1项环境新标的实施为质谱、色谱等分析仪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重驱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质谱、色谱仪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