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气体吸附仪中标量超进口 后续发展前景是否向好?

发布时间:2025/2/19 9:22:00

近年来,随着国内科研仪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国产气体吸附仪凭借其中标量的显著增长,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上风。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产仪器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提升,也预示着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广阔前景。然而,面对这一趋势,业界对于国产气体吸附仪后续发展的前景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以下是详细报道:


2024年气体吸附类仪器设备市场,大专院校占比74.2%,主导需求;科研院所占12.0%,依赖度高;工业企业占5.6%,亦有需求。品牌分布上,国产品牌中标数量42.3%超进口,金额维度亦展现竞争力,进口占比未过半。综合来看,国产品牌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竞争力强。



市场发展前景后续能否持续向好?


政策支持无疑是推动国产气体吸附仪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安徽省为例,其明确提出了推动高端仪器产业质量提升并逐步替代进口的政策导向,为国产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全国层面的政策也呈现出对国产设备的支持态度。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明确要求优先采购国产设备,这一制度性安排为国产气体吸附仪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的扶持为国产气体吸附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是国产气体吸附仪能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关键。国仪量子、精微高博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国仪量子推出的H-Sorb 2600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不仅在国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获得了国际认可。精微高博的JW-ZQ200蒸汽吸附仪融合了多项测试功能,以其卓越的性能逐步抢占了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这些成果表明,国产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产品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性价比与服务优势也是国产气体吸附仪受到市场青睐的重要因素。相较于进口设备,国产产品价格普遍低30%-50%,且依托本土化服务网络提供快速响应。这种价格优势与服务优势的结合,使得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小型站场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下游产业需求的增长也为国产气体吸附仪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锂电池材料、储氢、石油化工等高增长行业对材料表征的需求激增,而国产设备已成功覆盖这些领域。例如,国仪量子的产品已应用于磷酸铁锂材料、MOFs吸附材料等研究,H-Sorb 2600更是服务于页岩气、稀土储氢等多个行业。


尽管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标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后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在超高精度、复杂功能场景下,国产设备仍无法满足部分高端需求。例如,福建农林大学的案例就反映出国产热脱附仪在灵敏度方面的不足,仍需依赖进口设备。此外,核心技术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关键部件如真空泵、气动阀等仍需进口。软件诊断功能和现场数据支持能力也弱于国际品牌。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国产气体吸附仪在高端市场的发展。


面对世界气体吸附仪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国产设备还需在稳定性、品牌认可度上持续提升。目前,世界市场由Anton Paar、Micromeritics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设备在世界销售额中的份额仍较低。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国产厂商需付出更多努力。


展望未来,国产气体吸附仪的发展前景仍然向好。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迭代的不断深入,国产吸附仪在中小型实验室、工业质检等中端市场将进一步替代进口产品。预计到2029年,中国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同时,头部企业也将通过与国际品牌对标测试、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精微高博等企业已实现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或地区,为国产吸附仪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良好榜样。


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跨领域技术融合也将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缩短与进口产品的差距。


综上所述,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标量超越进口的基础上,凭借政策红利、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总体向好。然而,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仍需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核心部件自主化率,方能在世界市场占据更大份额。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国产厂商需持续创新、勇于突破,以期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展现更加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