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凭什么抢占旅游市场?

发布时间:2017/6/8 11:14:00

文旅产业凭什么抢占旅游市场?

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中,旅游承载了我们很多对于生活的美好想象,它的内涵外延也不止于原来的景区观光,而是扩展成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产业也渐变成文旅大消费产业。那文旅产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存的机会在哪里?如何去挖掘出一个优质的创业团队?怎么在垂直产业链上做精准的投资组合?

1

文旅产业的新变化

最近几年,人们对于文旅需求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同质化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一万人,可能只有两款产品供选择,对应两种大类的需求。大家到目的地观光,要么是7天5晚的行程,要么是3天2晚的行程,差别不会太大。但现在同样是一万人,可能会出现几百种需求,而且越来越个性化、差异化。同样以前一个目的地,可能一个大型的酒店、水上乐园就可以搞定所有人的需求。

但是现在不一样,可能住宿会有十几个品牌酒店,除了酒店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民宿,还有各种各样不同主题的活动。我同样去满足一万个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并不是同一品类。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升级,带来了整个旅游产品最上游——资源端的变化,也对文旅产品的研发、营销环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

是资源。

中国上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开发,大多数是没有内容、IP和场景的。你去目的地、景区或者公园,就是圈墙收门票。大家以占有公共资源,收过路费为主,目的地没有合理的开发,经常处于透支的状态。这跟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国外景区一般不收门票,你到目的地吃喝玩乐,才是最的价值。

从旅游的上游资源端来看,现在用户需求的差别性越来越凸显,那就意味着用同样一个场景和内容,没办法满足所有需求。所以,在做旅游目的地开发时,需要引进各种长尾化的场景和IP、内容,用多样的品类来满足规模化人群的需求。

比如说在目的地,可以引入演艺、餐饮、体育赛事、骑行公园、乡村高尔夫等,你所能想象到的各种项目,但每一个项目都不是大体量的。就跟环球影城一样,有变形金刚、蜘蛛侠、侏罗纪等等很多IP都在里面,且不停地更新。

第二是产品。

拿旅行社来说,以前的产品特别容易规模化生产,因为人们的需求比较单一,出去的基本上都是大团。现在越往后,你会发现这种规模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少,小包团比例会越来越多。

这对旅游产品的组装生产,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目的地活动最的是观光,机票+酒店这块到现在还是基本不变的,变化的地方是,的内容将从单一规模化产品变成了多样的生活方式类产品。

其实,左驭对于整个文旅,或者广义旅行的定义就是异地生活方式的操作系统,我们讲旅行定位,生活方式异地化。所有的生活方式,把它放到异地去,那就是旅行。

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生活方式,你的产品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这对整个产品的生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边际成本提高了,原来旅行社服务一千个人只需要两个产品经理,现在需要五十个产品经理。

所以说,现在我们很多的行程,产品的生产不能再是简单粗暴的内容,一定是要在整个产品的研发中,考虑到不同的消费场景。

第三是营销。

一个阶段就是营销,其实它和资源、产品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整个产品里有IP,有内容,就意味着我喜欢这个IP,一部分用户也会追随它。这也是我们去做目的地开发,引入很多的内容提供商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如我们投的星座女神,创始人莫小棋本身拥有很多粉丝。她现在想做变现的尝试,比如在杭州开咖啡厅,做星座主题的民宿。在民宿里增加了占星知识主题后,未来一年半的房子都预售出去了。这其实只需要莫小棋自身的渠道,就可以把它卖出去。

我们在投星座女神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早期的IP。我们通常是一边孵化IP,一边把IP带到目的地去,把大量的粉丝吸引到目的地,同时,也是让目的地帮助IP成长。

这些IP,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资源开发。像星座女神,在目的地资源开发时就已经介入,原来的民宿叫民宿甲、民宿乙,现在叫星座主题的民宿、莫小棋民宿,这样就把资源盘活了。另一方面,从产品的生产来讲,在里面增加一条占星,产品本身的可售卖性增加了,自身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渠道,可以解决的带客,客流等问题。

2

创业公司的机会

那么,在文旅产业的变化中,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会出现什么样的机会?

首先,文旅行业不会存在像互联网行业中那样,出现一家通吃的现象,比如在电商领域,阿里、京东两家独大,这是由行业扩张的方式决定的。纯互联网公司,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但对于服务型消费领域来讲,人们的生活方式差异性很大。从某种意义上,也造成了这个行业很难有超大体量公司,或者一家通吃的局面的形成。

第二,文旅服务型行业门槛相对比较低,想做大规模受制于几个因素,包括人才的培养速度、地理位置、资源属性等等,它不是一个增加几台服务器就可以扩张的行业。这些特点也造成了整个行业会比较分散。

第三,是由整个大的市场环境决定的,消费在继续升级,人们对于优质产品的供给、服务和体验的诉求越来越强,但是现在市场上很多服务性的供给严重匮乏,跟不上。所以大量的人选择到国外出行,出境旅游。在这几个大的前提下,行业的属性与市场的变化,对创业者来讲,文旅行业机会潜力都是巨大的。

3

如何判断文旅创业团队?

我判断一个文旅项目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三个角度:

,这个创业团队一定是对他所关注的细分领域,比如泛文旅或者生活方式,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假设我投做体育赛事的项目,如果创始人自己不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没有情怀做这件事情,或者一个做亲子游的人,并不爱孩子,那我不会选择投他。

生活方式必定属于一群人,这需要他本身沉浸其中,这是一个基础。而创业者本身对这个行业有情怀,有志于做出改变,也非常重要。很多投资人选择从大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或者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校出来的,这些都不是我们看重的首要条件,我们选择的要点,就是他对行业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第二,相对来说,文旅行业的很多细分领域都偏传统,但是它又需要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提升。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团队的成员能具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

从传统的做法来讲,可能就是单纯地干某件事情,急于当下的变现,但不知道将来如何赚钱。但现在你做一个体育赛事,可能前期就需要一定投入,需要规模效应,并利用一些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获客方式来推动它的增长。

第三,团队的执行力一定要很强,千万不要出现坐而论道,不会去做具体事情的人,这样的团队很难成功。我们需要是快速执行,快速纠错,想到差不多就要去做,如果发现不对,迅速地调整,这就决定了你的团队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凝聚力、执行力。

第四,团队CEO的人格魅力很重要,他得是一个有感召力的人,是一个粗中有细,抓大放小的人。

我为什么投泥泞跑?

首先从整个体育赛事运营来看,现在中国是缺乏运营机构的,但市场的需求非常大。泥泞跑创始人黄斯沉本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很强,对政府关系,地产、文化传媒这些领域也都非常熟悉,有优势切入这块。

其次,黄斯沉自己本身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多年在国外生活,深度参与这类的赛事。对这件事情,他有情怀,也知道怎么去运营。再者,他所做的事情跟左驭大的战略是协同的,体育赛事是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要的内容形式。基于这几点,我觉得他们的团队值得一投。

同时,让我对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杭州举办泥泞跑活动中,所有人跑完之后,都需要去狂欢区,用洒水车水龙头冲洗,很特别的体验,这也是泥泞跑最吸引人的地方。由于现场嘈杂,黄斯沉担心洒水车找不到地方,他就一直在洒水车前奔跑,引路,全身都湿透和脏透了。以他现在那样的身份和项目所处的阶段,还能够亲力亲为地在每一场赛事中,奔跑在线,我觉得是一种非常难得可贵的精神。

4

文旅产业链的投资组合

轻资产+重资产

文旅产业的投资我们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文旅产业基金,做重资产投资。二是私募股权投资(VC),投轻资产。

这两块业务的投资逻辑不太一样,对于重资产资源的投资,我们主要是通过做产业基金的方式去拿目的地。比如说在浙江省拿下了三四百个古村落,在其他省份拿下5A级景区等目的地,以此来掌控一些文旅目的地资源。

轻资产的产品和营销端我们是通过VC基金来做。我们VC基金投的轻资产,在旅游产业链上大多是做产品和营销的,包括体育、文娱、生活方式等领域,不管是泥泞跑、奇趴还是星座女神等,都在这个范畴内。

两块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你可能会问,这些目的地的内容、IP怎么来?其实我们的VC基金就是在投内容和场景,投各种各样的IP,通过产业基金这条路径,可以帮助VC投的内容和场景项目更好地落地。换一个角度来讲,我手上拿的这些目的地,它也可以看作是VC项目的孵化器。

比如说星座女神、泥泞跑、奇趴活动在哪里办?通过产业基金对目的地的重投入,我们拥有了落地能力,就可以帮他快速地落地成长。而VC基金项目也可以给目的地带来更好的客流,更多的内容,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事。

现在在产业基金这块,左驭主要采取的形式是和政府合作,政府之所以找过来合作,是因为我们手上已经了各种各样,跟旅游目的地紧密相结合,可以在当地落地的内容、场景和营销工具,并且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给目的地带来价值。

目前,左驭联合浙旅集团发起了规模20亿人民币的旅游投资基金,在目的地选择上,选择了浙江,在于它的旅游产业非常市场化,是中国旅游最发达的地方之一。而它们需要找的,也是真正能把目的地盘活的机构。

国内目的地与开拓海外市场

至于只做特定的目的地,而不是铺向全国性,是因为做产业基金前提是要看资源的价值大不大。

在我们把国内的资源都盘过一遍后,类似能做的目的地最多就四五个,我们最终是要把目的地做起来,而不是为了圈钱。如果自然条件、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的话,就没有太多必要做了。

今年开始左驭在募资也好,产业基金也好,走的比较快,是因为有一个大形势在,整个中国在朝着文旅行业转型。各地的制造业,包括矿产等,现在很难做的动,需要靠旅游来拉动GDP了,所以各地的政府对文旅这块相当重视。

除了国内的目的地,下一步就会做海外目的地。反观海外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国内很多要做的目的地开发都是做增量开发,既有的存量开发是进不去的,因为这里的格局相对稳定,难以撬动。但是到境外零基础起步,从头开始。比如说,我们在毛里求斯或者斯里兰卡,拿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来做开发,以后各种酒店品牌,生活方式就可以引进来,消费主体还是我们中国人。

简而言之就是以下几个原因:

,境外零基础相对好操作。

第二,政府对整个做目的地的热忱度更高,沟通的效率也更高。

第三,中国人出境游的红利远远没有过去。

FA业务:项目开源与重要出口

除了VC、文旅产业投资,我们还在做FA(财务顾问)业务。那FA对于其他两块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财务顾问业务可以帮我们在市场上开拓更多的项目源,因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给我们介绍项目,说要不要做FA,另外我们自己也在找很多项目。

第二,更重要的意义是,跟所有大的投资机构一样,需要一个投行部,投行部是和整个市场连接的一扇窗户,它是用来做交易撮合的。

比如国外各种大型投行,FA业务不一定是它钱,但是一定是它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投行是它接触项目源和卖出出项目最重要的出口。

当然,项目源是一方面,但对我们而言,后端的价值反而更大。因为最终项目要实现退出,退出的前提在于你能够连接到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买家,上市公司也好,国内国外大型财团也好,你得能cover这些资源,这些资源我们平时怎么连接呢?就需要FA的业务。

平时我们做FA既有左驭投资的项目,也有市场上质的一部分项目。通过这些优质项目,我才能跟各种各样的机构投资人建立联系。如果没有这些优质的项目,我们跟他们建立联系的成将本非常高。

通过做FA,我们也了解了他们的整个决策流程,基金的风格,以及他们的偏好。有这样一个连接和发布的网络,我们投的自己的项目,或者产业基金投的目的地项目,最终要实现退出的话,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外界看来,这三块一起做可能会比较重,但其实我们做的是最轻的。因为我们只做一个行业,非常地专注。而且我们做三块业务,有三个产品线,和这个行业的特征有关。本身旅游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把VC基金和产业基金联系起来,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恐怕也没有人可以把旅游产业做起来。

这样做应该是文旅行业人所形成一个共识,在没有共识之前,整个行业都在思考,这个行业到底怎么破局?因为以前我们认为整个旅游就是携程、去哪儿、艺龙、蚂蜂窝这些公司的,以为旅游就是互联网,后来明白,旅游行业不容忽视的部分在上游,在资源端。

所以我开玩笑讲,我们一直以为旅游是互联网,后来才发现旅游是房地产。它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携程、去哪儿,过去很多年做的是旅游服务行业,不叫旅游行业。全世界的旅游企业是迪斯尼,这就看你对旅游这个产业怎么定义了。

不追风口,做一个资本市场的农夫

左驭有别于资本市场的很多投资机构,他们的投资风格可能是猎手型的,猎手是哪儿有长大的羊就去杀,不管养成的问题,这儿没了就找别处找,这就造成了他们团队的建制,项目的来源,以及整个的投资逻辑都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我们更愿意称自己为资本市场里的农夫。其实我们团队,这些年来一直深耕在旅游类行业里,没有变过。比如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研究行业上,团队的人大多要做研究,自己写文章,梳理行业,一个新闻一个新闻地捋,地毯式去扫这个行业。我不管这个行业现在是不是成熟的果子,我在乎的是怎么样种这个地。

还有一个区别是,我们一直在坚持价值投资、坚持垂直方向。因为在之前,我们投资人在聊专注的时候,并不见得就是一个褒义词。但不管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电商、O2O、AI,还是其他行业,我们始终只看这一个行业。

当然,专注意味着你会有很高的机会成本,其它的很多行业可能没有时间去关注。但是现在来讲,随着资本市场的泡沫破灭之后,专注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专注带来的其实就是价值投资。

由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我们整个投资其实是在系统性地看行业发展与文旅项目。包括现在我们整个的业务结构,既有VC基金投轻资产,也有产业基金投重资产,这是基于我们对泛文旅大产业链有一个非常完整和深入的理解,才形成的完整产业布局。

回到一切一切,所有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专注,专注于行业。这里面一个大的前提是,我们在决定all in这个行业的时候,是对这个大行业本身有一个基本判断的,我认为这个行业一定不会有大问题的。这个行业不会像有的行业,变来变去,它永远都是这样在走。未来几十年,我可以看到整个大的文旅行业会继续这样往上走,毋庸置疑,所以我才敢all in在这个行业里面。

5

的机会在旅游目的地开发

这两年大家都在谈消费升级,那消费升级有没有让文旅快速增长?我觉得并没有,它一定是平缓的过渡。景区再牛,你也得开发两年,这是一个大的逻辑,它是跟纯互联网的项目不一样。这个行业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出现滴滴这种几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对于文旅的细分领域,我最看好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这也是整个文旅产业里的一块机会,是最根本的供给侧。因为旅游目的地开发的问题,我们现在尚没有办法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行业里可能会有两种声音,对VC来讲,狭义的旅游行业大机会其实是比较少的。但对于那种有大资金,愿意往旅游产业上游走的资本来讲,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当然光有钱还不行,这与怎么开发旅游目的地的也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VC基金是我的左手,投各种各样轻资产的内容场景、营销工具。我的右手是通过产业基金投各种各样的旅游目的地。这两边结合起来,旅游目的地才能开发,才能继续往前走。

那这里面会不会走出一些新兴的大型企业?当然,像国内的长隆、方特等,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上走的都是比较靠前的。但在在线旅游领域,就是携程的天下。

要说整个大旅游行业,万达、复星、海航,这三大系都有一席之地儿。旅游现在都在玩跨界,你不知道下一步谁会进入这个行业,有可能是万科,也有可能是远洋。

总体来讲,万达、复星,海航,在整个大旅游、大交通、大住宿,大的目的地开发上,他们可能涉足的比较多。再加上两大集团,携程和新美大,他们主要在轻资产端,在旅游的营销和带客这个领域。所以从大的旅游格局来讲就是这五大家。剩下的机会就主要是在资源端,而在这块专注垂直、细分领域的文旅项目,我相信一定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