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材料仪器国产化遇难题亟待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2016/11/16 10:22:00近日从2016中国材料大会暨国际材料工艺设备、科学仪器类展会获悉,我国研发新材料所用仪器设备目前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大部分新材料研发机构及企业青睐进口仪器设备。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我国新材料研发自给率无法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产综合指标低
市场占有率低于进口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电镜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中科科仪电镜事业部经理范斌表示,中科科仪的产品基本功能和产品系列均比较完善。“不过,超过90%的客户都会选用进口设备,我们的市场份额不足10%”。
对于目前国产材料仪器装备所占市场份额,中研普华研究员李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当前,我国高端、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端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国产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于中低端水平,分析仪器占市场份额不到千分之三。
中国新材料研发机构、企业大都采用国外仪器设备已成为普遍现象。对此,李奔表示,我国关键新材料自给率仅为14%,主要原因是国内研发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新材料研发需求,研发机构、企业不得不通过进口仪器设备满足研发需求。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例,其生产厂商均为国外企业如FEI、蔡司、日本电子、日立、泰思肯。这些厂家产品自动化程度高、应用性功能较完善,相比国内产品具有较大优势,国产仪器设备仅能满足基本应用功能,技术有待提升。
“由于研发新材料的仪器设备的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科研机构肯定优先考虑进口产品,只有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国产设备。”范斌道出了目前中国材料仪器设备的市场发展现状。
近日上海东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受复旦大学委托就扫描电子显微镜项目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供应商为TESCAN公司。据了解,TESCAN公司从1951年就开始制造电子显微镜,掌握着先进电子显微技术。
对此,国内某仪器设备招标代理机构一负责人表示,国内科研机构是根据本单位需求对材料仪器进行采购,通常会依照高、中、低端不同情况需求招标,中标与否由投标企业设备产品性能决定。不过他提到,国内厂商未必能满足相关单位对高端材料仪器设备级别产品需求。
长春微纪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邢宇表示,目前,国外仪器设备稳定性等综合指标均高于国产材料仪器设备,国产设备只在某几项指标上可以达标。
缺乏竞争力
企业需政策支持
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厂商没有相关技术积累。在前期研发高端材料的仪器设备时,国内厂商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投入与产出明显不成正比。范斌表示:“从目前来看,以我们现在承担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项目为例,6年前就开始做技术储备,期间做了很多验证性工作,这种投入与产出比已经难以用具体的数据衡量。”因此,更多厂商以代理国外产品或天价引进技术进行产品生产,形成对国外技术产品的依赖。
邢宇介绍说,仪器设备这类高科技产品不像普通商品,即便真高价引进一部材料仪器也未必能掌握技术部分,由于对方有保护,就算将技艺熟记于心也不能照搬。
可见,中国材料仪器设备厂商普遍缺乏竞争力,在偌大的中国材料仪器设备市场却难寻立足之地。
“在高端仪器设备领域,国内企业缺乏对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因此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总体落后于进口产品。但是,造成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风光独好、市场份额差距悬殊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缺乏政策支持。”李奔表示。
国内很多仪器设备企业舍不得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采取沿用他人的技术方式,导致国内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而国外在高端仪器设备在研发上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相比国产仪器设备更具优势。
范斌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的投入;另一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减免税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相关研究机构采购国产仪器设备。
李奔表示,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一是要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专用领域分析仪器及其系统;二是发展有一定研发基础的科学仪器产品;三是加强通用分析仪器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增强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四是研发科学仪器的关键零部件;五是加强专用科学仪器应用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