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常用机械性能说明
发布时间:2017/1/6 14:26:001.在工业生产中,衡量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最常见的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值(冲击韧性)。
2. 当负荷增加到一定值时,负荷指示器(测力计刻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或开始往回转,力-变形曲线上出现了平台,在此负荷不增加或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这种现象叫屈服。
3. 负荷达到一个值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开始急剧缩小,出现了“缩颈”,以后的变形主要集中在缩颈附近。
4.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
5. 应力-应变图不受试样尺寸的影响,可以直接读出材料的一些机械性能指标。
应力:σ = F / S F :力(N),S:截面积(mm2)
应变:ε= ?l / l0 ?l:伸长 l0: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
1) 抗拉强度Rm=Fm/S Fm:力 (N),S:截面积(mm2)
2) 屈服强度R=F/S Fs:是负荷不增加,甚至有所降低,试样还继续伸长的负荷,Fs为屈服力。
3)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F0.2/S 除退火的或热轧的低碳和中碳钢等少数合金有屈服现象外,大多数金属合金没有屈服点,因此,规定发生0.2%残余伸长的应力作为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4) 断后伸长率A=?l / l0×100%
=(l′-l0)/ l0×100% l′: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5) 断面收缩率Z=?S /S0×100%
=(S′-S0) / S0×100%
?S = S′-S0 S0:试样原始截面积 S′:断裂后试样截面积
6) 弹性模量(E)=应力(σ)/应变(ε)
弹性模量是金属对弹性变形的抗力指标,代表材料的刚度,强性模量直接表示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是弹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的正切值。
常见金属的弹性模量E:铁为:214kN/mm2
铜为:121kN/mm2
铝为:7.2kN/mm2
注:1N/mm2=1MPa
6. E(弹性模量),Fm(力),Rp0。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eL(下屈服强度),ReH(上屈服强度),Rm(抗拉强度),A(断后伸长率),Z(断面收缩率),Rr0.2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At (断裂总伸长率), Agt(力总伸长率),Ag (力非比例伸长率),Ae (屈服点延伸率),Rt(规定总延伸强度)具体详见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