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技术及残余应力概述
发布时间:2017/9/19 9:13:00一、振动时效技术应用。
振动时效技术,国外称之为“Vibrating Stress Relief”简称“VSR”,旨在 通过的振动时效设备,使被处理的工件产生共振,并通过这种共振方式将一定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工件的所有部位,使工件内部发生微观的塑性变形――被歪曲的晶格逐渐 回复平衡状态。位错重新滑移并钉扎,从而使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得以消除和均化,最终防止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变形和开裂,保证工件尺寸的稳定性。
二、振动时效的特点
1.时效效果好
2.灵活性强
3.彻底解决了热时效炉窑的环境污染问题
4.投资少
5.节能显著
6.效率高
7.特别时候不宜高温时效的材料和零件的消除应力处理
三.振动时效与热时效特点比较
项目 | 热时效 | 振动时效 |
应力消除 | 40-80% | 30-90% |
能源消耗 | 高 | 比热时效节能95% |
环境保护 | 有烟气粉尘废渣排放 | 无污染 |
尺寸稳定性 | 较好 | 比热时效提高30%以上 |
生产费用 | 150-300元/吨 | 4-10元/吨 |
时效周期 | 20-60小时 | 20-50分钟 |
抗变形 | 较差 | 比热时效提高30-75% |
时效氧化 | 较大 | 可忽略不计 |
时效变形 | 有 | 无 |
大型工件 | 无法进炉处理 | 可方便就地处理 |
四、振动时效的由来及现状
1.由来及国外的应用情况
在工件的铸造、焊接、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校直等制造过程中在工件的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 必然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出现。
如:降低工件的实际承载能力而生裂纹;
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工件的尺寸;
加速应力腐蚀;
降低工件的疲劳寿命等。
消除应力有: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静态过载时效、爆炸时效、循环加载时效等,虽然都有有缺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消除和均化的目的。
振动时效源自于敲击时效,在焊接中,施焊一段时间后立即用小锤对焊缝及周边进行敲击以防止裂纹产生,其原因就是随时将焊接应力消除一些,以免最终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敲击法能量有限,后来发现使工件产生共振时,可给工件出入的振动能力,从而于1915年在美国产生世界上台关于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直到五十年代后期,电动机制造水平的提高,轻巧的振动时效设备陆续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出现,并不断地被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比热时效更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稳定性。
2.国内发展及现状
国内发展较晚,首先由孙照清总工程师等老一辈技术于74年出国考察,把技术带回国内,并开始在机械部、并在“六五”期间在机械部提出攻关课题―――提高机床铸件产品质量的大课题里面确定“振动时效可行性研究”。八五年机械部特批二万五千美金与美国马丁公司合作,引进当时VSR--790型振动时效设备及相关技术。特别是九一年JB/T5926-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时效设备要求》标准的诞生,使该技术得以较快的推广和发展。
第二章关于残余应力
一、残余应力的分类
1.力相互作用或平衡范围分类
2.金属学分类
3.应力产生的工艺过程分类:
4.按引起残余应力的工艺机构分类
5.按物理学分类
6.按应力存在时间的长短分类
二、残余应力的机理
1.由于机械加工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2.由于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热塑性变形或相变作用引起的不均匀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残余应力。
3.由于公差产生的残余应力。
4.还有由于化学变化等多种原因都可能产生残余应力。
三、残余应力对金属构件的影响
1.对金属材料屈服极限的影响
2.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3.残余应力对构件变形的影响
4.残余应力对金属脆性破坏的影响
第三章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一、自然时效
自时效是通过把零件暴露于室外,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其尺寸达到稳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时效方法早已被普遍采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自然时效具有稳定铸件尺寸的良好效果。
二、热时效
1.用的工艺方法就是进行消除应力的退火,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构件的残余应力,尺寸稳定。
构件加热到400-700°C时,技术构件即具有相当的单行,同时具有明显的塑性,这个温度范围称为弹性转变温度。
2.影响热时效效果的因素
a.热时效中,退火温度是影响消除残余应力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b.热时效保温时间
c.热时效升温速度
d.热时效降温速度
e.热时效炉的温差
f.工件在炉中的放置与支撑
三、静态过载法
是以静力或静力矩的形式,暂时加载于构件上,并在这种载荷下保持一段时间,从而使零件尺寸获得稳定的时效方法。
用于焊接件时需要将载荷加大到使原来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接近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才能消除残余应力。
静态过载法的稳定性效果,取决于附加应力的大小及应力下保持时间。
特别指出,静态过载法处理后构件中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残余应力。
四、热冲击时效法
1970年前后出现的一种新颖的稳定工件尺寸的时效工艺法。
其实质就是将工件进行快速加热,使加热过程中造成的热应力正好与残余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引起塑性变形,从而使原始残余应力很快松弛并稳定化。
五、超声波时效法超声波时效法首先在前苏联诞生,并在发达国家得到推广,该对消除应力非常严格的领域。
1.投资少
2.生产周期短
3.使用方便
4.适应性强
5.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6.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7.符合环保要求
8.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自动化。
9.可避免金属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产生的翘曲变形、氧化、脱碳及硬度降低等缺陷。
二、振动时效的机理
1.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振动时效使零件产生塑性变形,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无疑是导致零件尺寸稳定的基本原因。由振动时效的加载试验结果可知,振动时效件的抗变形能力不仅高于未经时效的零件,也高于经热时效处理的零件。
2.从微观方面分析,振动时效可视为一种以循环载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种附加的动应力。
3.从错位、晶格滑移等金属学理论上解释,其主要观点是振动时效处理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在工件的共振状态下,给工件的每一部位(晶格)施加一定的动能量,如果施加的这个能量值与微观组织本身原有的能量值之和,足以克服微观组织周围的井势(恢复平衡的束缚力),则微观区域必然会产生塑性变形,使产生残余应力的歪曲晶格得以慢慢地恢复平衡状态,使应力集中处的错位得以滑移并重新钉扎,达到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