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扰民事件历经一年“噪”声依旧,如何解决,噪音计的用处

发布时间:2014/9/10 9:40:00

红山晚报讯 企业生产设备发出的噪音"准时"扰民,受害群众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至今,发生在红山区的这起噪音扰民问题至少已经有一年半时间。
在关注这起长达一年之久的"马拉松式"噪音扰民事件中,让记者感到特别"纳闷儿"的是:环保部门不止向本报反馈"等等吧,噪音源单位要搬迁了。等噪音源单位搬迁后这事就自然解决了"等相关信息。对此,饱受噪音之苦的群众也感到特别困惑:一家噪音源单位的利益与众多受害群众的利益到底孰重孰轻?
扰民噪音历经一年"音调"依旧
去年7月份,本报根据红山区东安小区多位居民反映,开始对东旱河坝东、红山区城管局附近一家企业机器发出的噪音扰民问题进行关注。
据附近群众介绍,噪音扰民始自2012年,一般情况下,噪音每晚10点钟左右"准时"开始,持续到次日6点左右"准时"停止。当时正值盛夏,"吵得我都不敢在南侧卧室睡觉,要不就得关紧窗户。"附近受害居民向本报反映饱受噪音之苦。2013年7月17日22时左右,记者与几位知情人一起沿东旱河东侧寻找噪音源。记者将居民反映的情况及噪音源位置及时反馈至红山区环保部门。
随后,红山区环保热线的工作人员向本报反馈了相关信息:环保执法人员从企业方了解到,噪音源为企业的机器设备,此机器已经存在数年,噪音可能是机器损坏或运转不正常所致。经执法工作人员现场监测,机器产生的噪音的确超标。环保执法部门向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截止日期为2013年7月27日。2013年7月29日,根据附近居民"虽然噪音扰民有所减轻但29日凌晨噪音又起"的反映,记者向红山区环保部门了解整改进展情况。7月30日,红山区环保热线向本报反馈信息:按照相关规定,企业机器产生的噪音必须达标。针对限期整改后噪音仍有反复的情况,7月29日,环保部门已向企业送达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在本报与环保部门沟通时,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曾流露"噪音源单位要搬迁,搬迁了就好了"的信息。
如今,距本报关注噪音扰民问题之日起,已时近一年,可噪音扰民依旧。自今年5月份开始,随着气温回升,东安小区开窗通风的居民发现,噪音扰民仍未得到解决。随后,记者开始向红山区环保热线反映相关情况,至今与环保热线沟通不少于10次。这期间,噪音扰民的问题反反复复:盯得紧了,噪音会小点儿,变成"降调"的噪音;稍一放松或临近周末,噪音依然恢复到"高调"状态。在沟通过程中,环保热线电话工作人员曾向居民传递信息:如果噪音降到"小点儿了"的程度,居民能否接受?同时,环保部门相关人士也向本报传递信息:等噪音源单位搬迁了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凌晨"叫停"噪音
因为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为求证真相,本报记者专门从网上了一款"噪音计"软件,用以检测噪音的分贝值。
今年5月份以来,对记者反映的噪音扰民问题,环保部门反应最为迅速、效果的当属7月2日凌晨。当日2:01,记者向环保热线反映噪音扰民。随后,记者在居民家中通过噪音计测试发现,在窗口位置测到的数值均接近或超过50dB(分贝),处于"普通室内谈话"的程度;如果关上窗户测试室内分贝值,则处于"几乎感觉不到"和"犹如轻声絮语"的"安静舒适"状态。2:53,原本夜深人静之际听起来格外"轰轰"的机器声戛然而止。两分钟后,记者接到环保热线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记者将机器停止运行的信息反馈给对方。对方表示,打电话也正是为了解此事。
现场监测:"降调"噪音不超标
7月2日下午,记者到红山区环保分局进行采访。环保热线的王姓相关人士答复本报记者,接到本报记者的情况反映后,环保工作人员到企业调查发现,噪音系企业冷凝机散热风扇产生。6月24日晚,环保工作人员曾对企业机器设备产生的噪音进行监测,现场监测显示不超标。记者从其提供的监测记录中看到,监测的噪音分贝均在45分贝以下。
去年环保部门向企业下达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最终执行结果如何?噪音扰民问题为何时过一年仍没有彻底解决?居民区夜间噪音的标准值为多少?……面对记者的系列疑问,红山区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此事需要向局内一位张姓副局长了解。因张副局长不在,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
7月2日下午6:15,红山区环保局一位宝姓负责人打电话向本报记者了解相关情况,并表示将以书面材料反馈噪音扰民的调查进展。7:52,红山区环保热线王姓相关人士表示当晚会现场监测噪音。
当晚,等烦人的噪音再次响起。记者发现,这次发出的是不那么让人听着心烦的"降调"噪音。记者在电话中把"今晚是'低调'噪音"的情况与环保热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说明。随后,记者在楼上居民家中用噪音计测试发现,噪音在30—40dB的范围内。
7月2日22:20左右,环保监测人员到东安小区69号楼对噪声源进行现场监测,反馈给本报的数值分别为45.4 dB(A)、47.2 dB(A)、46.9 dB(A)、47.3 dB(A)。在监测现场大致相同的位置,记者将噪音计所测数值与环保监测数值比对发现,噪音计的数值低于环保的"标准值",现场负责环保监测的张姓负责人对此予以认可。如此看来,7月2日晚,记者在居民楼上、楼下与监测人员相同位置所测的略低于"标准值"的数据均符合"低调"噪音的实际。那么,7月2日凌晨记者所测的超过50dB(分贝)的数值"标准值"又该为多少呢?
7月4日凌晨,"高调"噪音又起。1:54,记者将"王队:又恢复高分贝了"的信息以短信发至环保部门受访的王姓负责人,一直未获关于此事的处理回音。
环保回复存诸多疑问
7月4日下午,红山区环保局以环境监察大队名义给本报发了一份《威龙冷库冷凝器噪声扰民情况的回复》。
在这份回复中,对环保服务热线投诉夜间噪声扰民的调查处理情况这样表述:经检查,冷库冷凝器因制冷需要每日17时开始运行至次日凌晨,运行时产生噪声。监察、监测人员于2014年6月24日晚22时对冷库噪声源进行监测,在投诉人居住的小区共选取了3个测点,分别是东安小区69号楼、金属楼、19号楼,所测数值分别为44.4 dB(A)、 43.3 dB(A)、43.37 dB(A);7月2日22:23监察、监测人员在距离冷库噪声源最近的东安小区69号楼再次对噪声源进行现场监测,所测数值分别为45.4 dB(A)、47.2 dB(A)、46.9 dB(A)、47.3 dB(A)。两次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夜间50dB(A)标准,属达标排放。现场检查、监测均有影像资料。2013年多次对该单位进行检查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虽然噪声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建议威龙冷库经营者积极协调好邻里关系,进一步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冷库对冷凝器加装了隔声罩。近期监察人员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居民反映威龙冷库噪声未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记者发现,在这份环保部门""的书面说明中,仍存诸多疑问。
疑问1:设备运行时间"每日17时开始运行至次日凌晨"与居民所反映的时间为何不符?
疑问2:为何依据7月2日的"低调"噪音做出"达标排放"的结论?
疑问3:7月2日凌晨的"高调"噪音为何没有数据?
疑问4:回复中所说的"2013年多次对该单位进行检查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与去年环保部门答复本报的"超标"及"整改"自相矛盾?
疑问5:既然7月4日下午的回复中称"近期监察人员又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居民反映威龙冷库噪声未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那么,7月4日1:54,"高调"噪音缘何再现?
疑问6:既然环保部门称"扰民噪声污染存在与否,应以符合国家有关噪声监测规范和标准获取的监测结果作为技术依据,环保部门根据实际监测结果认定是否存在噪声污染,并依法实施环境管理",那么,当"高调"噪音出现时,为何不现场监测呢?红山晚报讯 企业生产设备发出的噪音"准时"扰民,受害群众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至今,发生在红山区的这起噪音扰民问题至少已经有一年半时间。
在关注这起长达一年之久的"马拉松式"噪音扰民事件中,让记者感到特别"纳闷儿"的是:环保部门不止向本报反馈"等等吧,噪音源单位要搬迁了。等噪音源单位搬迁后这事就自然解决了"等相关信息。对此,饱受噪音之苦的群众也感到特别困惑:一家噪音源单位的利益与众多受害群众的利益到底孰重孰轻?
扰民噪音历经一年"音调"依旧
去年7月份,本报根据红山区东安小区多位居民反映,开始对东旱河坝东、红山区城管局附近一家企业机器发出的噪音扰民问题进行关注。
据附近群众介绍,噪音扰民始自2012年,一般情况下,噪音每晚10点钟左右"准时"开始,持续到次日6点左右"准时"停止。当时正值盛夏,"吵得我都不敢在南侧卧室睡觉,要不就得关紧窗户。"附近受害居民向本报反映饱受噪音之苦。2013年7月17日22时左右,记者与几位知情人一起沿东旱河东侧寻找噪音源。记者将居民反映的情况及噪音源位置及时反馈至红山区环保部门。
随后,红山区环保热线的工作人员向本报反馈了相关信息:环保执法人员从企业方了解到,噪音源为企业的机器设备,此机器已经存在数年,噪音可能是机器损坏或运转不正常所致。经执法工作人员现场监测,机器产生的噪音的确超标。环保执法部门向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截止日期为2013年7月27日。2013年7月29日,根据附近居民"虽然噪音扰民有所减轻但29日凌晨噪音又起"的反映,记者向红山区环保部门了解整改进展情况。7月30日,红山区环保热线向本报反馈信息:按照相关规定,企业机器产生的噪音必须达标。针对限期整改后噪音仍有反复的情况,7月29日,环保部门已向企业送达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在本报与环保部门沟通时,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曾流露"噪音源单位要搬迁,搬迁了就好了"的信息。
如今,距本报关注噪音扰民问题之日起,已时近一年,可噪音扰民依旧。自今年5月份开始,随着气温回升,东安小区开窗通风的居民发现,噪音扰民仍未得到解决。随后,记者开始向红山区环保热线反映相关情况,至今与环保热线沟通不少于10次。这期间,噪音扰民的问题反反复复:盯得紧了,噪音会小点儿,变成"降调"的噪音;稍一放松或临近周末,噪音依然恢复到"高调"状态。在沟通过程中,环保热线电话工作人员曾向居民传递信息:如果噪音降到"小点儿了"的程度,居民能否接受?同时,环保部门相关人士也向本报传递信息:等噪音源单位搬迁了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凌晨"叫停"噪音
因为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为求证真相,本报记者专门从网上了一款"噪音计"软件,用以检测噪音的分贝值。
今年5月份以来,对记者反映的噪音扰民问题,环保部门反应最为迅速、效果的当属7月2日凌晨。当日2:01,记者向环保热线反映噪音扰民。随后,记者在居民家中通过噪音计测试发现,在窗口位置测到的数值均接近或超过50dB(分贝),处于"普通室内谈话"的程度;如果关上窗户测试室内分贝值,则处于"几乎感觉不到"和"犹如轻声絮语"的"安静舒适"状态。2:53,原本夜深人静之际听起来格外"轰轰"的机器声戛然而止。两分钟后,记者接到环保热线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记者将机器停止运行的信息反馈给对方。对方表示,打电话也正是为了解此事。
现场监测:"降调"噪音不超标
7月2日下午,记者到红山区环保分局进行采访。环保热线的王姓相关人士答复本报记者,接到本报记者的情况反映后,环保工作人员到企业调查发现,噪音系企业冷凝机散热风扇产生。6月24日晚,环保工作人员曾对企业机器设备产生的噪音进行监测,现场监测显示不超标。记者从其提供的监测记录中看到,监测的噪音分贝均在45分贝以下。
去年环保部门向企业下达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最终执行结果如何?噪音扰民问题为何时过一年仍没有彻底解决?居民区夜间噪音的标准值为多少?……面对记者的系列疑问,红山区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此事需要向局内一位张姓副局长了解。因张副局长不在,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
7月2日下午6:15,红山区环保局一位宝姓负责人打电话向本报记者了解相关情况,并表示将以书面材料反馈噪音扰民的调查进展。7:52,红山区环保热线王姓相关人士表示当晚会现场监测噪音。
当晚,等烦人的噪音再次响起。记者发现,这次发出的是不那么让人听着心烦的"降调"噪音。记者在电话中把"今晚是'低调'噪音"的情况与环保热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说明。随后,记者在楼上居民家中用噪音计测试发现,噪音在30—40dB的范围内。
7月2日22:20左右,环保监测人员到东安小区69号楼对噪声源进行现场监测,反馈给本报的数值分别为45.4 dB(A)、47.2 dB(A)、46.9 dB(A)、47.3 dB(A)。在监测现场大致相同的位置,记者将噪音计所测数值与环保监测数值比对发现,噪音计的数值低于环保的"标准值",现场负责环保监测的张姓负责人对此予以认可。如此看来,7月2日晚,记者在居民楼上、楼下与监测人员相同位置所测的略低于"标准值"的数据均符合"低调"噪音的实际。那么,7月2日凌晨记者所测的超过50dB(分贝)的数值"标准值"又该为多少呢?
7月4日凌晨,"高调"噪音又起。1:54,记者将"王队:又恢复高分贝了"的信息以短信发至环保部门受访的王姓负责人,一直未获关于此事的处理回音。
环保回复存诸多疑问
7月4日下午,红山区环保局以环境监察大队名义给本报发了一份《威龙冷库冷凝器噪声扰民情况的回复》。
在这份回复中,对环保服务热线投诉夜间噪声扰民的调查处理情况这样表述:经检查,冷库冷凝器因制冷需要每日17时开始运行至次日凌晨,运行时产生噪声。监察、监测人员于2014年6月24日晚22时对冷库噪声源进行监测,在投诉人居住的小区共选取了3个测点,分别是东安小区69号楼、金属楼、19号楼,所测数值分别为44.4 dB(A)、 43.3 dB(A)、43.37 dB(A);7月2日22:23监察、监测人员在距离冷库噪声源最近的东安小区69号楼再次对噪声源进行现场监测,所测数值分别为45.4 dB(A)、47.2 dB(A)、46.9 dB(A)、47.3 dB(A)。两次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夜间50dB(A)标准,属达标排放。现场检查、监测均有影像资料。2013年多次对该单位进行检查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虽然噪声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建议威龙冷库经营者积极协调好邻里关系,进一步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冷库对冷凝器加装了隔声罩。近期监察人员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居民反映威龙冷库噪声未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记者发现,在这份环保部门""的书面说明中,仍存诸多疑问。
疑问1:设备运行时间"每日17时开始运行至次日凌晨"与居民所反映的时间为何不符?
疑问2:为何依据7月2日的"低调"噪音做出"达标排放"的结论?
疑问3:7月2日凌晨的"高调"噪音为何没有数据?
疑问4:回复中所说的"2013年多次对该单位进行检查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与去年环保部门答复本报的"超标"及"整改"自相矛盾?
疑问5:既然7月4日下午的回复中称"近期监察人员又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居民反映威龙冷库噪声未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那么,7月4日1:54,"高调"噪音缘何再现?
疑问6:既然环保部门称"扰民噪声污染存在与否,应以符合国家有关噪声监测规范和标准获取的监测结果作为技术依据,环保部门根据实际监测结果认定是否存在噪声污染,并依法实施环境管理",那么,当"高调"噪音出现时,为何不现场监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