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生物反应器
微型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进行小规模生物反应过程的精密设备。
主要类型
1.摇瓶式微型反应器:
外形类似Erlenmeyer摇瓶,但内置微型传感器(如光学pH/DO贴片)。
通过外部读取设备(如SFR?系统)非侵入式监测参数。
优点:结构简单,通量高;缺点:控制能力有限(通常只能控制温度和摇速,pH和DO为监测而非控制)。
2.微孔板式生物反应器(如24深孔板):
将微型反应器集成在微孔板中,与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联用。
适用于极高通量的菌株筛选或培养基优化。
3.台式多联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
如DASGIP、Sartorius Ambr、Eppendorf BioFlo?380等系统。
每个反应器独立控制温度、搅拌、通气、pH、DO、补料等,功能接近传统发酵罐。
是工艺开发和优化的主流工具。
微流控生物反应器(Microfluidic Bioreactor):
基于芯片技术,体积可小至纳升(nL)级。
用于单细胞分析、组织工程、高精度环境控制等前沿研究。
核心特点
1.体积微小:反应体积小,节省昂贵的培养基、诱导剂、细胞或菌种等实验材料。
2.高通量:可同时运行多个(如24、48、96个甚至更多)独立的微型反应器,实现并行实验。
3.自动化与集成化:通常配备传感器(pH、DO、温度等)和自动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和调控反应过程。
4.参数可控性高:尽管体积小,但仍能精确控制温度、搅拌速度、通气量、pH、补料等关键工艺参数。
5.数据丰富:可连续采集大量过程数据(如溶氧变化、pH趋势、细胞生长曲线),便于动力学分析和模型建立。
主要用途
1.高通量工艺开发
在新药研发或生物制品生产中,研究人员需要筛选大量菌株或优化培养条件。微型生物反应器可并行运行多个独立反应单元,快速评估不同pH、温度、溶氧、补料策略等参数的影响,显著提高研发效率。
2.细胞培养与代谢研究
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菌等的培养,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动力学、代谢途径、产物表达水平等,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3.过程放大前的预实验
在将实验室成果放大至中试或工业化生产前,微型反应器可作为“桥梁”,验证工艺的可放大性,降低放大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4.教育与培训
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微型生物反应器也常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
故障类型
1.传感器故障
pH、溶氧(DO)、温度等传感器是反应器的核心部件。常见问题包括读数漂移、响应迟缓或完全失效,导致控制失准。
2.搅拌系统异常
微型反应器多采用磁力搅拌或顶置搅拌。故障表现为搅拌速度不稳定、搅拌子脱落或电机过热,影响混合效果和传质效率。
3.气体供应问题
通气系统堵塞、气体流量计失灵或气体混合比例错误,会导致溶氧不足或pH波动,影响细胞生长。
4.污染问题
尽管系统为密闭设计,但若灭菌不彻底或操作不当,仍可能发生细菌或真菌污染,导致实验失败。
8.软件与控制系统故障
数据采集中断、控制指令延迟或软件崩溃,影响实验的连续性和数据可靠性。